蘇子孟會長:《凝神聚力 乘勢而上 高質量完成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
2025年05月15日00:13
2025年5月14—15日,以“開新篇、拓新局、創新績”為主題的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六屆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二十二屆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太原隆重召開。會上,蘇子孟會長以《凝神聚力乘勢而上高質量完成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為題作行業發展報告。
以下為蘇子孟的報告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會員代表:
大家好!歡迎來到太原參加協會六屆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及第二十二屆工程機械行業發展高層論壇。首先,我代表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向廣大會員為行業發展做出的貢獻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對協會工作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代表與會全體人員對太重集團為本次會議的成功召開給予的幫助支持表示誠摯的感謝!
2024年以來,我們工程機械行業廣大干部職工與全國人民一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舉改革開放旗幟,腳踏實地、奮發進取、拼搏奉獻,為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做出了新貢獻。
下面就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形勢與主要任務報告如下,請各位代表審議。
一、2024年以來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回顧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我們黨抓住重點、主動作為,宏觀調控加力提效。9月下旬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在有效落實存量政策的同時,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各種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全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我們工程機械行業努力抓住發展機遇,積極應對國內外市場環境變化,攻堅克難,積極進取,主動作為,全行業科技創新成果豐碩,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國際業務加快發展,產品質量和用戶滿意度持續升高,綠色制造、綠色產品、綠色施工有序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績。
㈠行業經濟運行保持穩定,主要經濟指標逐步企穩回升
2024年協會重點聯系企業集團營業收入在高位運行,累計同比增長1.91%,營業成本同比增長0.2%,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1%,從業人員增長4.12%,工資總額增長8.02%,就業人數持續保持穩定。
2024年納入協會統計的十二大類主要產品國內外累計銷售185.5萬臺,同比增長4.5%,其中出口量增長14.7%,國內市場銷售量降幅收窄到1.61%。在“兩新”等一系列增量政策措施的帶動下,與基礎設施建設密切相關的挖掘機等呈現觸底回升態勢,全年挖掘機國內市場銷量同比增長11.7%。
2025年一季度,全行業主要產品銷售和企業經濟效益繼續增長,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據統計,協會重點聯系企業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7%,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2.8%。
通過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在市場銷售出現較大波動情況下,目前企業總體經營質量和經濟效益保持穩定增長,行業企業預期進一步提高,發展信心繼續增強。
㈡出口額繼續增長,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
協會根據海關數據整理的2024年工程機械出口額為528.59億美元,同比增長8.87%,再創歷史新高。按照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額計算,2024年出口額同比增長10.1%。2021年至2024年工程機械產品出口額連續四年快速增長。
今年一季度進出口額為135.74億美元,同比增長7.22%。其中進口金額6.54億美元,同比增長0.02%;出口金額129.2億美元,同比增長7.61%。對六大洲出口中,出口非洲17.48億美元,同比增長44.5%;亞洲56.01億美元,同比增長13.4%;南美洲14.19億美元,同比增長11%。在六大洲中出口占比較大的依次為:亞洲占43.35%、歐洲占20.39%、非洲占13.53%、南美洲占10.98%。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合計61.09億美元,占全部出口的47.3%,同比增長9.44%。
高技術工程機械出口增長加快,出口額排在前列的主要產品有履帶挖掘機及其零部件、起重機、混凝土機械等。海外投資進一步優化,海外營銷服務體系越來越健全。
㈢創新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去年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成功舉辦,推動了產學研用合作。全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持續提高,企業科技進步進入快車道。在傳統領域提質升級的同時,高端工程機械產出能力繼續增強,新技術、新工法、新場景不斷取得應用成果;大中小微企業加強合作,互惠共贏;外資、民營、國企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產業聚集區發展優勢進一步發揮,產業集群協同能力顯著增強。
㈣關鍵基礎技術和共性技術實現多點突破
各相關單位加強工程機械動力系統、傳動系統、液壓系統、電氣系統、執行機構等環節的關鍵基礎技術研發投入,加快高端整機成套技術和控制技術、可靠性技術、信息技術、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等研究與應用,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和推廣應用案例,為工程機械整機提質升級發揮了支撐作用。
㈤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繼續提升
通過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行業重點企業擺脫了低端重復生產和低水平競爭局面,實現了中高端的競爭發展格局。一些關鍵核心零部件逐步破解了“卡脖子”難題;一批新材料應用支撐了產品的輕量化和可靠性;標準化工作從產品設計制造延伸至工程施工和后市場,系列化綠色標準在重點工程施工中得到應用,壓雪機國家標準編制取得階段性成果,全行業形成了國標、行標和團體標準的協同促進;一些領域實施了更高程度的智能制造和智能化產品應用;數字化技術在多領域、多層面助力了企業數字化轉型和能力水平提升,由于產業鏈數字化建設持續推進,一些企業逐步實現了技術、研發、生產、管理、物流等的高效協同。
工程機械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進一步增強,自我發展的主動權和應對外部風險能力持續提高。
㈥重大技術裝備和高端裝備取得新進展
為滿足電力、化工、橋梁、隧道、礦山等大型建設項目需要,一批超大型輪式起重機和履帶起重機、超大直徑盾構機、超萬噸米塔式起重機和大型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等研制成功,參與國內外重大工程建設,發揮了關鍵作用。企業重大技術裝備和新型高端產品產出占比繼續增加,一些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有的進入全球領先。
㈦新能源工程機械加快發展
全行業低碳發展不斷向前推進,電動、氫燃料動力、混合動力等工程機械在更多領域實現了場景應用。
隨著電動工程機械電池、電器、控制系統和技術的快速提升,電動工程機械需求場景不斷擴大,投入工程應用規模繼續增長,相關技術及基礎配套設施加快完善,能夠滿足日益提升的綠色施工要求和特殊環境下施工作業要求。電動工程機械銷售持續快速增長,據協會統計2024年電動升降工作平臺滲透率達到92.5%,電動叉車滲透率達到73.6%,電動裝載機占比達到10.4%。
另外,面對洪澇等自然災害,行業企業積極行動,參與搶險救災,較好履行了社會責任。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行業運行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一些領域仍存在需求不振訂單不足,致使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售價下行,賬款回收難的問題突出;一些產品線“內卷式”競爭,有的增產不增收不增利;有的企業生產經營的困難還比較多。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帶來的影響加大。
我們要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帶來的發展新機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不斷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和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以先進的技術、高可靠的產品和周到的服務滿足國內外廣大用戶需要。
二、行業面臨的發展形勢判斷
㈠我國經濟呈現向好的態勢
2024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4.9萬億元,增長5%,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今年一季度,國內需求不斷擴大,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初步核算國內生產總值31.88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今年全國兩會明確了我國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宏觀政策取向,部署了政府工作任務。激勵我們要錨定奮斗目標,匯聚信心力量,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今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各地區各部門聚力攻堅,各項宏觀政策協同發力,經濟呈現向好態勢,社會信心持續提振,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同時,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穩固,外部沖擊影響加大。要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扎實做好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斗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我們相信,有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全國人民迎難而上、積極作為,就可以應對一切風險挑戰,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㈡工程機械行業外部環境日益復雜多變
1.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加,貿易摩擦、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導致經濟波動加劇。美國濫施關稅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沖擊全球經濟秩序穩定,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將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產生一定影響。
2.世界有關國家對環保要求日益嚴格,出臺的一系列排放標準、環保法規和產品認證門檻的變化以及一些國家政府部門對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規劃、投資因經濟狀況的不穩定帶來了不確定性等,將對我國工程機械出口產生一定影響。
3.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工程機械行業正經歷著數字化、智能化、能源多樣性變革。技術創新速度加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縮短,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和效率,還改變了行業的競爭格局,這要求各相關企業具備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及時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和新技術。
4.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不僅有傳統的工程機械制造商之間的競爭,還有來自新興企業和跨界企業的競爭。有的新興企業憑借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優勢,在細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有的跨界企業利用其在其他領域的資源和技術,進入工程機械行業,帶來了新的競爭格局。
5.社會輿論和公眾對包括工程機械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環保性等諸多方面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各相關企業要積極應對,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㈢工程機械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客戶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對產品的質量、性能、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客戶從單機采購轉到成套化、系列化,多機種協同作業場景需求;一些復合場景、復雜工況、極端工況導致定制化需求不斷增加;有的從傳統人工操作,逐步轉向數字化智能化設備、作業場景設備集中管理與控制、設備遠程操作和無人駕駛等機型;一些施工單位由單一自有設備采購模式向租賃設備、施工外包設備等組合模式轉變;工程機械市場變化由單一周期模式轉為多周期疊加模式轉變。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程機械需求已經逐步從以增量需求為主轉到存量更新與新增需求并重,或者以存量更新為主的階段。
這些變化對行業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相關企業要深刻認識需求變化的長遠影響,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加強技術創新,提升能力水平,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客戶的需求,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㈣2025年行業主要經濟指標預計將穩定增長
2025年,國家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隨著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政策效應疊加發力,支撐行業穩定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因素會繼續集聚增多,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環境將穩步向好。雖然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際形勢嚴峻復雜,但憑借我國工程機械技術、產品和服務等越來越受到國際用戶的認知、認可和行業企業海外業務布局的不斷完善、升級,今年全行業出口額仍將保持較高水平。
綜合判斷,預計2025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將繼續呈現平穩運行、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將穩定增長,對外貿易保持基本穩定。
三、2025年行業重點任務
㈠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更好的把握行業發展方向,求真務實、奮發有為
1.加快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圍繞工程機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針對短板弱項,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研制試制、驗證考核、推廣應用進度和科技成果轉化進程;加強產學研用和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通過實驗室、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共同開展技術研發、成果應用和人才培養。
協會將在2024年與浙江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成功舉辦“工程機械科技節”基礎上,繼續做好有關后續推進和下一屆科技節籌備工作。
2.服務好擴大內需戰略各相關企業要積極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項目提供高效、可靠的施工設備和解決方案,助力基礎設施的升級和完善,同時帶動行業市場需求;要結合農村市場需求,開發適合農村地區使用的小型、多功能工程機械產品,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產現代化等方面的需求,開拓農村市場空間;要注重開發城市更新、環保工程等工程裝備,提供更加綠色、環保、適用和舒適的工程機械產品,滿足對高品質工程施工裝備的需求,進一步拓展工程機械應用空間。
3.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一是積極研發新能源產品。要加大新能源工程機械的研發和推廣力度。開發電動、混合動力、氫能等綠色能源驅動的設備,為有效降低碳排放,實現綠色發展做出貢獻。
二是切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注重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要加強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廣輕量化設計、可回收材料和再制造等,繼續提高工程機械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
三是推動綠色施工。積極為用戶提供綠色施工解決方案,推廣節能施工工藝和技術,降低施工領域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實現工程機械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4.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一是加強產業鏈協同。工程機械企業應與上下游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鏈生態。加強與零部件供應商的合作,保障高質量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穩定供應;與施工企業、租賃企業等下游客戶密切溝通,充分滿足施工需要。
二是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流程,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和效率。建立應急供應機制,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運行。
5.落實人才發展戰略吸引和培養專業人才,加強人才激勵機制建設。在吸引國內外優秀的專業人才的同時,加強與高校、職業院校的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實習實訓等活動,培養適應未來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㈡高質量推進國際化發展
要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優化海外市場布局,聯合上下游企業協同出海,推動出口穩規模、優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要深化國際合作,加強與國際知名企業及相關領域國際合作;要優化海外投資結構,提升海外投資效益,發揮好海外機構能力水平,更好地服務全球市場;要積極開展國際標準合作,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
㈢破解“內卷式”競爭,構建健康的發展生態
全行業應充分認清形勢,統一認識,下定決心,采取有效行動遏制“內卷式”競爭的蔓延和加劇。
要強化品牌建設,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維護,除了提高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和企業社會責任外,更要規范自身行為,提升品牌美譽度,追求品牌潔凈度,增加品牌價值,傳播品牌文化,增強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擴充產品和擴大產能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性能和質量,發展適合施工場景需要,具有競爭優勢的中高端產品;要捕捉新場景應用,持續推進“機器換人”,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要優化服務模式,結合施工場景需要,開展設計、制造、服務“一條龍”個性化服務;要創新服務理念,圍繞需求變化和施工任務要求,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協會將進一步強化行業引領職責,發揮好規范行為作用。協會在此號召全體會員企業,摒棄“內卷式”競爭,維護健康的市場秩序,進一步樹立中國工程機械在國際國內市場的良好形象。
㈣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快速到來,工程機械行業歷來有著緊密結合新技術革命,實現行業創新發展的傳統。要積極響應“人工智能+”行動,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與發展戰略深度融合,加快制定AI技術應用的行動方案,明確AI技術在企業設計、生產、物流、營銷、服務、后市場等環節的應用目標和實施路徑。相互借鑒,積極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與人工智能有機融合,拓展應用場景,加快企業創新發展、管理升級和效率提升。
協會將發揮行業智力資源整合能力的優勢,圍繞AI對工程機械和建筑施工應用的深遠影響開展專項研究,為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做好服務。繼續推動產學研用合作,努力開發適合工程機械和建筑施工場景的AI公共服務產品,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降低企業成本支出;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分享業內企業AI應用典型案例;加快推進工程機械行業“十五五”規劃編制,為企業制定人工智能應用的目標、路徑和重點任務提供指引;積極組織制定AI在工程機械制造業和應用領域的行業標準和規范,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㈤乘勢而上,高質量完成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十四五”前幾年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我們要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以創新驅動和高端、智能、綠色化發展為核心,以乘勢而上的姿態攻堅克難,確保行業“十四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為“十五五”工程機械行業實現更高水平發展打好基礎。
㈥凝聚力量,辦一屆高品質的北京BICES工程機械展
中國(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及礦山機械展覽會(BICES 2025)將于2025年9月23-26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舉辦,本屆展會的主題為“高端綠色,智慧未來”,展會預計展出面積超15萬平米,參展商約2000家。
到今年,BICES展會已經走過了36年連續舉辦了第十七屆,本屆展會將全面展示工程機械行業最新發展成果和適合更多場景的施工解決方案與裝備,充分體現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成就,將迎來更多的海內外用戶和觀眾到現場參觀交流。在此,我代表主辦方真誠感謝各單位踴躍參展和給予協會和行業工作的鼎力支持。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均按計劃順利進行。屆時,金秋九月的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將再次燃起行業盛會的熱情,迎接大家和各界朋友參展、參觀、交流、洽談、合作。
各位代表,各位嘉賓
2025年,行業發展信心與決心同在,機遇大于挑戰。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迎難而上、主動作為,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懈奮斗!
來源:協會宣傳工作部
初審:董萌
復審:尹曉荔
終審:吳培國
編輯:趙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