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印發,工程機械數字化轉型任務明確
2025年08月06日10:37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管總局八部門聯合印發《機械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
《方案》提出,到2027年,數智技術在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環節廣泛應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級及以上企業占比達50%,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培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不少于200個優秀場景化解決方案,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到2030年,機械工業規上企業基本完成一輪數字化改造,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級及以上企業占比達60%,建成不少于500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基本形成系統完備、安全可控的產品及服務供給體系,行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方案》從機械工業自身數字化轉型和賦能其他行業數字化轉型兩個方面,圍繞智能裝備、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務“三大領域”,實施“四大行動”,提出12項重點任務。其中,圍繞工程機械和礦山裝備,《方案》明確了其數字化轉型重點任務。
在“智能裝備創新發展行動”中,《方案》指出,工程機械要重點發展面向智能化作業場景、無人駕駛運營系統的高端、綠色工程機械,持續推進智能負載管理技術、動態穩定性控制技術、自適應操作輔助技術、主動安全技術和能源管理技術的突破應用,不斷提高智能工程機械自主識別的精準性和自主運行的穩定性。
礦山裝備要重點發展智能快掘成套裝備、硬巖截割掘進裝備、智能鉆探裝備、智能工作面綜采成套裝備、無人化智能鉆爆裝備、薄煤層和薄礦脈智能開采裝備、智能化鏟裝及運輸裝備、智能化尾礦充填成套裝備、露天礦山大型智能采剝裝備、智能特種作業機器人、新型礦用無人駕駛車輛等核心裝備。加快礦山智能裝備核心零部件、傳感器、關鍵控制單元和操作系統的研發應用。
在“智能制造擴面普及行動”中,《方案》指出,要協同推進鏈式數字化轉型。開展智慧供應鏈建設,支持工業母機、工程機械、農機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醫療裝備、礦山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建設供應鏈協同平臺,推動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可信交互、資源柔性配置。支持供應鏈上下游協同改造,鼓勵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制定協同技術改造方案,開展復雜設備網絡協同設計、多工廠分布式協同制造、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管理等數字化協同改造。支持骨干企業開展能力共享,開放數據接口,以標準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普及智能制造裝備、先進制造工藝、優秀管理理念等,帶動中小企業鏈式轉型。
在“智慧服務拓展提升行動”中,《方案》指出,要提升裝備服務功能。鼓勵工業母機、工程機械、農機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醫療裝備、礦山裝備、制藥裝備等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建設一批智能運維管理平臺,開展設備遠程故障診斷、運行參數優化、運行軌跡跟蹤、預測性維護、共享調配等智能運維服務。支持有能力的裝備制造企業由設備供應商向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拓展或轉型,面向行業用戶數字化轉型需求,提供高水平、專業化、一站式集成服務。
要培育智慧服務場景。開展智能建造、智慧礦山試點,應用工程測量無人機、建筑機器人、施工裝備集成平臺,以及智能挖機、礦卡、鉆機、特種機器人等,打造智能測繪、建筑部品部件智能生產、人機協同施工作業等智慧施工場景。推動應急機器人、智能消防車、救援裝備等安全應急裝備應用,遴選一批典型案例,打造安全應急基地。
要挖掘裝備數據價值。實施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圍繞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農機裝備、醫療裝備、礦山裝備等行業建設一批可信數據空間,探索培育數據驅動的產融合作、協同創新等新模式新業態。加速裝備全生命周期數據價值化,鼓勵數據交易機構聚焦裝備全生命周期數據,探索裝備數據流通交易模式,推動構建智能裝備數據服務生態。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
整理:協會宣傳工作部
初審:董萌
復審:尹曉荔
終審:吳培國
編輯:趙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