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新質生產開新篇,數智綠色拓新局,共創掘進機械行業新業績》
2025年05月16日00:21
2025年5月14日,以“開新篇、拓新局、創新績”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太原成功召開。會上,中交天和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濤以《新質生產開新篇,數智綠色拓新局,共創掘進機械行業新業績》為題,作主旨演講。
以下為演講摘要。
非常榮幸參加此次論壇,借此機會向各位同仁表達致敬!向始終關心、支持中交天和發展的各位領導、專家和媒體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聆聽了蘇子孟會長和各位行業大咖分享的實踐經驗和全球化見解,我受益匪淺。中交天和主要業務為地下空間隧道掘進設備及服務,今天我發言的題目為“新質生產開新篇,數智綠色拓新局,共創掘進機械行業新業績”。
一、掘進機械行業發展新階段
發達國家工程機械行業基本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本地化發展階段、海外拓展階段、全球化發展階段,實現了行業科學技術、市場運營的飛速發展。
縱觀中國掘進機械行業發展歷程來看,中國掘進機械從2002年初引進研發至今經歷了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自主創新、國產替換的發展歷程。從數量上來看,2012年后行業進入了自主大規模量產期,尤其是2015年以后隨著國內大規模的城市地下空間基礎建設推進,掘進機進入快速猛增式發展,由原來年均生產200臺快速躍遷至年均600臺以上并持續保持高位數量發展。在這期間,我國掘進機技術產業完成了三個轉變的歷程,大量核心技術、重大產品在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中發揮了“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的戰略作用。尤其是國產掘進機(盾構機、TBM)在超大直徑水下公路隧道、城市軌道交通隧道、長大山嶺隧道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加快推動中國城市化進程提供了“尖兵利器”。
但我們也清晰地認識到,伴隨著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發展的瓶頸也逐步凸顯。近年來,面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放緩,掘進機械行業國內市場也趨向飽和,亟需逐步向海外市場拓展。但面對國際政治因素、市場環境的多變,區域性、地方性貿易保護壁壘反復出現,海外市場競爭機遇與挑戰并存。面臨的挑戰主要有:貿易壁壘、全球化競爭加劇、全球供應鏈重構、渠道競爭力強化分化、區域經營模式多變;相應的機遇也是并存的,主要有:綠色低碳轉型、數智化提升、全球通脹大宗商品漲價、國內穩定制造生態鏈、全球基建刺激政策等。
這些挑戰與機遇需要掘進機械行業加快戰略規劃、產品研發、市場運營的調整,主要影響有以下四方面:一是生產、管理、市場經營模式需要不斷地改革創新;二是加速海外市場響應,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核心產品技術,提升投資回報,全面融入全球化市場;三是綠色低碳制造將全面影響全球化經營,區域標準化、地域風俗將更加突出,全球經營特點標簽化將進一步凸顯;四是隨著產品競爭力的提升以及業務布局的改善,國內外龍頭企業競爭將不斷加劇,需要建立長效的市場運營協調機制。總之,掘進機械行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面臨諸多發展困難,急需新的動能推進行業新的高質量發展。
二、新質生產開新篇、數智綠色拓新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配置與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要素而催生,代表了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進程中生產力三要素正發展質的變化。掘進機械行業抓緊先機,利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裝備設計、制造、檢測、全生命周期服務,強化布局及統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推進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引領裝備轉型升級,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
1、塑造新動能新優勢,數智綠色拓新局。急需加強掘進機核心能力、基礎能力、系統能力建設:1)在核心攻關方面。面向市場需求,著力探索未來產業及戰新產業,持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對超大超深豎井、海洋豎井、新型硬巖TBM、超大直徑盾構機領域新技術、新工法、新裝備的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對首臺套、首批次實驗檢測及推廣應用,持續保持裝備的高端化。2)在強鏈韌鏈方面。針對“卡脖子”研發了大直徑主軸承、高強高韌刀具、大功率密度減速機、高端液壓元件、PLC、大功率變頻器等高端關鍵部件,提升產業鏈供給能力,系統性提升掘進機品質。3)在數智轉型方面。加速推進掘進機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利用好數字孿生、AI、5G等先進數字信息技術,加大智能化感知、大數據牽引、深度自學習、自動化控制技術的融合創新,著力推動管片自動化拼裝、智能掘進技術、同步掘進、智能自動支護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以高效的裝備掘進數字化、智能化服務管控提升服務質量,以數字化要素深度學習提升裝備全生命周期分析管控質量。4)在綠色質贏方面。加深對掘進機低碳、節能、綠色環保的生產工藝、施工工藝等系統性研究,強化推進綠色化,堅持優質發展、以質取勝。
2、國內國外雙輪驅動,積極擁抱全球化。“三化融合,快速響應”:1)集成化。集成現代加工制造技術、全新的網絡信息技術、自動化加工生產技術提升機械加工的效率和質量。2)綠色化:精準碳足跡測算,強化制造綠色低碳、零碳施工建設。3)國產化。進一步鞏固完善國內國產供應鏈生態,上下游共同發展,積極適地探索屬地化。中交天和積極探索推進集成化加工制造,針對盾構機非標制造的大型構件通過模塊化設計、焊接自動化加工等,著力分布打造先進盾構機現代化制造工廠;成為國家工信部第一批《機電產品再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積極參與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廢舊機電再制造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制定,強化盾構機制造綠色低碳化;在國產化方面,通過組建創新聯合體、聯合技術攻關,攻克了一大批關鍵卡脖子零部件,不斷強鏈、補鏈、建鏈、用鏈,積極助力完善國內產業鏈生態。
3、全球化應變主動出擊,培育國際視野、鑄造國際品牌:1)在國際規則方面。在推進全球化中,熟悉國際規則,抓住需求契機,主動出擊,共生共贏。2)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打造全球研發、跨國貿易等各行各業的人才平臺,強化人才具備國際視野,融合不同理念、思想文化。3)在價值導向方面。以科技技術為核心,建立長效的價值營銷體系,避免價格戰惡性循環,形成長期可持續的國際價值體系;4)在鑄強品牌方面。以高品質、高性價比、高可靠的產品,響應更快的優質服務,更協同高效的團隊,打造更有競爭力的中國品牌。中交天和正全方位向全球化、國際化拓展,期待同在座的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在國際化發展的浪潮中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助力中國工程機械品牌的鑄造。
三、共創掘進機行業新業績
掘進機械行業始終堅定“四個面向”,保障地下空間高效安全、綠色施工,實現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系統創新,為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提供了國之重器,共創行業新業績。近期首臺直徑16.66m智能拼裝DDCI新型管片構件超大直徑盾構機“滄淵號”“江海號”在江蘇海太項目投入使用;北京東六環用“運河號”“京華號”掘進隧道貫通,標志著超大斷面超長距離不換刀掘進成為現實;南京和燕路用“振興號”解決了“十隧九漏”的世界級難題,實現了十萬多平米江底隧道滴水不漏;首臺大直徑同步掘進機實現掘進、拼裝不停機、不換步,大大提升掘進機施工效能。
1、加強新工法新裝備融合創新,實現跨領域拓展。首臺新型壓注工法雙模式TBM完成新疆烏尉高速公路勝利隧道22km超長高寒高海拔復雜地質掘進,輔助掘進+鋼管片支護式TBM實現西天山國道G219公路隧道單日最高進尺45.3m,最高月進尺842m,刷新同類記錄。行業內首臺硬巖矩形頂管機“掘進號”完成掘進施工;黑龍江多寶山銅礦用首臺大埋深TBM,淮南張集煤礦用U型敞篷式TBM、府谷后安煤礦單護盾TBM等諸多產品躋身煤礦及有色金屬領域;湖南平江抽水蓄能電站用大坡度斜井可變徑TBM、大直徑11.93m引漢補江工程敞開式TBM、萊索托高原調水工程用直徑5.38m雙護盾TBM、拉薩市旁多引水工程用直徑4.83m雙護盾TBM、鄂坪調水工程直徑4.03米雙護盾TBM等助力國內外水利水電工程建設。
2、積極探索新領域融合,加快戰新未來產業布局。首臺全斷面硬巖超大直徑豎向掘進機“首創號”決戰天山之巔,實現直徑11.4m全斷面硬巖掘進612m深,刷新世界紀錄,并將于今年6月完成707m掘進;首臺富水礦用豎井“智能號”完成直徑5m一鉆成井400m,直徑9.4m一擴成井738m的軟巖礦質地層掘進,創目前最深礦井施工,行業內首臺大直徑軟土豎井“夢想號”掘進建設地下智慧車庫。一系列的重大工程裝備在豎井、煤礦、軍民融合、油氣輸送、水利水電等新領域和川藏線、烏尉公路等極端環境下實現創新應用,充分發揮了大國重器在國家戰略工程中的關鍵作用。
3、縱深產業鏈發展,國產化成果突出。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加強掘進機基礎性技術研究,突破8m級主軸承、高強高韌刀具材料、2MPa高水壓主密封、350kW主驅動減速機等核心零部件,實現了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為掘進機高質發展提供了支撐。針對核心控制系統方面,多家裝備制造企業已攻克自動導向、掘進控制系統、盾尾間隙測量、管片收斂檢測技術等,并實現國產化替代成功應用于地鐵、鐵路隧道工程建設。
4、數智專型升級,AI具身賦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機器人產業在技術創新、總體規模效益取得顯著的進展和成就,為隧道掘進機裝備賦能奠定了堅實基礎。掘進機行業依據智能感知、大數據、AI、云計算技術等技術,逐步轉向“智能感知、智能掘進、智能運維”為一體的掘進機智能建造技術。掘進機械行業逐步研發了刀具磨損智能感知、刀盤地質互感、AI施工大模型等建立環境數字云模型,到開發了以數據+機器雙驅動和邊緣計算反饋控制的智能掘進及輔助決策系統、管片智能吊運、管片智能化拼裝、同步拼推技術、數字孿生技術、機器人換刀等,再到研發的以數據深度分析為基礎的主驅動監測、掘進機故障管理平臺、遠程數字化管控、設備智能運維等,實現了“地質環境—盾構機—隧道掘進”全場景關聯、全業務互通、可視化協同管理的新型施工模式。
5、共建“一帶一路”,構造中國品牌。掘進機行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行業產品相繼在馬來西亞、德國、意大利、土耳其、葡萄牙、萊索托王國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施工,不斷刷新自己創造的記錄,實現中國盾構、中國技術、甚至中國標準的出口,大大提升了國產掘進機裝備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為世界隧道行業建設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產品、中國智慧。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面對新挑戰、新機遇,中交天和愿與所有的工程機械同行,聚焦主業能力,堅守主業核心,提升新質生產力,拓寬主業價值,對標國際一流企業,持續深耕海外市場,做強中國品牌,堅持價值引領,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海內外交替發展的新階段,協同打造工程機械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共創中國品牌全球化發展新機遇,為實現中國制造強國戰略作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中交天和
整理:協會宣傳工作部
初審:董萌
復審:尹曉荔
終審:吳培國
編輯:趙利祥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