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華:專注于高端、智能裝備領域的成果轉化,為行業賦能
2025年05月27日21:17
2025年5月14—15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主辦的第二十二屆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山西太原召開。
本屆論壇以“開新篇、拓新局、創新績”為主題,旨在深入剖析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態勢與創新路徑,助力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來自協會及分支機構、會員單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專家學者、行業主流媒體代表等共計460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本屆論壇設置了兩場高層對話,16位來自工程機械骨干企業的高層領導圍繞“開新篇、拓新局、創新績”的論壇主題,立足企業自身實際與發展布局,深入探索工程機械行業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路徑與策略,交流分享各自企業在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過程中的實踐心得與成功經驗。
高層對話(一)
論壇第一場高層對話由協會名譽會長兼特別顧問祁俊主持,小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費春江,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士振,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委副書記、總經理卓普周,中機寰宇認證檢驗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中星,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周峻,江蘇恒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汪立平,杭州前進齒輪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水余,太原科技大學副校長侯華作為嘉賓參與對話。
高層對話(一)現場
以下為對話實錄:
主持人:協會名譽會長兼特別顧問祁俊
祁俊:請簡要介紹自己及所在企業的情況。
太原科技大學副校長侯華
侯華:2021年前,我在中北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院擔任院長,2021年9月調至太原科技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太原重型機械學院,是新中國第一所重型機械本科院校,是工程裝備制造業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基地。學校以工程機械學科為主要研究方向,涵蓋工程機械、起重運輸機械、冶金機械、礦山機械、鍛壓機械等專業,其中,工程機械是太原科技大學的強項和特色專業,歡迎大家有機會前往太科大指導、交流。
祁俊:太原科技大學作為國內工程機械的老牌高校,怎樣將新能源技術、智能控制前沿領域與傳統工程學科深度融合?如何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高校怎樣培養高端人才?
侯華:在國家推進“雙碳”戰略與制造業高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工程機械行業已經成為學科交叉融合的典型領域,需借助人工智能、自動控制、機器人和大數據等技術發展,推動行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正好可以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人才和學科支撐。
在人才培養方面,太原科技大學作為裝備制造主流學科特色鮮明的高校,具有規模龐大、門類齊全的學科專業及完整的本科、碩士、博士培養體系,每年培養機械類學生七八千人。
首先,學校面對行業轉型發展的需要,圍繞工程機械專業,建設了機器人工程、智能制造、智能裝備與系統、自動化等新工科專業,促進前沿領域與傳統工程學科深度融合,為行業輸送了大量復合型人才。其次,開展校企合作,與頭部企業(如徐工、太重等)開展聯合培養,成立“高端工程機械及重型裝備智能化產業學院”,依托各自的實踐平臺和基地,為學生提供工程實踐經驗,培養卓越工程師,為行業提供人才支持。
在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方面,太原科技大學在推進工程機械等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上做了很多努力。
首先,依托學校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機械相關平臺和基地,面向前沿學科領域,特別是新能源、智能化方向,開展科學研究,比如新建了零碳動力綜合實驗室、重載裝備作業智能化技術與系統實驗室,產生了一大批新型科研成果。其中,系列甲醇發動機及增程器,特種作業機器人等科研成果成功得到應用。其次,學校特別重視與地方的合作,依托各地裝備制造業技術優勢,共建產業研究院,促進校地深度合作,搭建成果轉化平臺,比如在江蘇海安、啟東等地成立了研究院,專注于高端、智能裝備領域的成果轉化,為行業賦能,促進了地方產業的發展和學校成果的有效落地。
祁俊:非常高興,大家對今年的行業與市場發展都持樂觀態度。希望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避免出現因服務跟不上而退出的情況,減少“內卷”,共生共贏。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