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定力 提升能力 建構更加健康的行業生態
2017年04月13日08:19
2017年4月13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五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五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素有孔孟之鄉、運河之都美稱的山東濟寧隆重召開。
來自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各有關方面的300余名代表匯聚一堂,圍繞“機遇、理性、價值、發展”的論壇主題,共同分析行業形勢,探討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尋求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之道。在“十五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上,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殷正富高級總裁以“保持定力 提升能力 建構更加健康的行業生態”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總裁殷正富作《保持定力 提升能力 建構更加健康的行業生態》主旨演講
以下是殷正富高級總裁的演講實錄:
受詹純新董事長委托,我代表中聯重科出席本次大會,與大家共同探討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機遇、理性、價值和發展。今天聽了大會關于國家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形勢的報告,深受啟發,同時也對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敬意。
中國工程機械是在一個充分競爭的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優勢產業,也是一個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的行業。走到今天,成就前所未有,困難也依然存在。特別是行業的“三去一降一補”任務繁重,行業整體邁向高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迫切需要我們保持理性,建構一個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行業生態。下面,我結合行業的形勢和企業的實踐,談三點看法。
第一點看法: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轉型升級,要保持定力。
一是克服“路徑依賴”。過去,中國工程機械依靠大規模基礎建設投資、低端市場切入、低價規模擴張、引進技術、模仿和集成創新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許多企業實現從產業進入到快速成長的成功追趕,甚至我們并購了多家國外優秀的行業企業。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經濟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需要我們創新發展方式,擺脫對政策刺激的依賴,克服對過去成功經驗的依賴。
二是避免“轉而不升”。進入新常態以來,工程機械企業先后都積極拓展新興領域謀求轉型升級,降低工程機械行業的周期性影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轉型升級的重點在于升級。“轉而不升”的結果必然是在新的領域形成新的產能過剩,從一個泥潭陷入另一個泥潭。因此,我們在思維上要破除“只轉型不升級”、“只甩包袱不升級”的觀念。真正通過轉型升級,提升市場供應的有效性,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避免回到過去低端競爭、紅海拼殺的老路。
三是堅定“三去一降一補”,在發展中解決歷史問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是標本兼治的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指南。做減法,在產能上壯士斷腕,是治標;做加法,在創新上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是治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不能因為包袱重而觀望、困難多而停滯、有陣痛而不前。當前市場回暖,為行業“三去一降一補”提供了最佳機遇。我們一定要保持定力,一手抓歷史問題,一手抓未來發展,在發展中解決歷史問題,完成轉型升級。
第二點看法:中國工程機械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能力提升。
結合中聯重科的轉型升級實踐,我們認為,中國工程機械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能力提升。這種能力就是對智能產品、極致服務和商業模式變革的承接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全球資源整合和海外市場的把控能力;對資本的吸納和運用能力。
一是練好內功:創新產品和服務,深化商業模式變革。當前趨勢下,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對裝備制造的提升作用,研發制造出穩定可靠、綠色環保、智能人性的極致產品,實現實時服務、超前服務、極致服務,既為客戶制造好產品,也為客戶管理好產品,帶動商業模式的深刻變革和顛覆創新。這才是裝備制造企業的根本能力。
近幾年來,中聯重科也始終圍繞著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狠下功夫。在技術方面,我們以極致的創新思維做好產品升級換代;在質量方面,我們以極致的工匠精神“闖”質量關;在服務方面,我們從救火式服務,變為遠程診斷、預測式維護,重構服務模式。我們從2014年起全力打造“產品4.0”工程,目前工程機械8大系列24款智能化4.0產品已推向市場,并在此基礎上提出“1+5+7”服務模式,打造大客戶聯盟,重構上下游商業模式,受到市場和客戶的認可,反響熱烈。
二是練好外功:加速國際產能合作,深化海外戰略。當前,面對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機遇,企業的海外平臺搭建、業務模式拓展、重點市場布局等方面都將成為把握戰略契機的關鍵。最為重要的是,要探索一條創新、開放的國際化道路。近幾年來,中聯重科圍繞“集合、聚焦、本土化”戰略方針,在海外市場布局謀篇,逐步形成了圍繞“一帶一路”的本地化制造集群,形成覆蓋重點國家和區域的銷售、服務、物流網絡體系。我們通過資本、產能、管理、文化“走出去”,把技術引進來,加速國內研發制造的升級,由此實現國際產能大協同,驅動了新一輪發展。
三是充分借力:加速產融結合,利用資本激活產業創新。資本向來被稱為產業的催化劑和倍增器。以產業吸引資本,以資本激活產業。既保持產業的獨立性,又利用資本中創新的力量,助力企業的變革和轉型走向深入。中聯重科利用資本的力量先后實現了體制的變革、股權多元化、治理規范化、產業的相關多元化,進入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等新興領域,建構起“2+2+4”的發展格局。當前,我們正加速推進產業與資本的深度融合,利用資本推進企業從制造型向制造服務型轉型。
第三點看法:中國工程機械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是追求質量和效益,建構一個健康、可持續的行業生態。
一是把追求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經過這幾年的痛苦轉型升級,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工程機械產業要健康持續發展,就必須轉變發展方式——由以追求規模增長為核心轉變為追求經營質量和效益為核心,由追求短期效益轉變為追求可持續發展。企業要堅持把追求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通過不斷創新和培育新的驅動力,激活市場和新增需求,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實現由“做大”到“做強”的根本蛻變,帶動行業的良性循環。
二是把建構和維護健康、可持續的行業生態作為共同使命。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逐步回暖,到今年一季度更是出現了小高潮,給工程機械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和希望。而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也進一步釋放巨大的政策紅利,為行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總體來看,工程機械依然大有可為。因此,建構和維護一個健康、可持續的行業生態,引領行業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是我們的大家的共同使命。我們相信并祝福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明天更加美好!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