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天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光輝在從“走出去”到“走進去”--一帶一路愿景和打造國際化企業分論壇第一場對話中發言
2017年04月24日17:12
2017年4月13日,乘著全國兩會勝利召開的春風,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五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五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素有孔孟之鄉、運河之都美稱的山東濟寧隆重召開。會議同期,以“供給側改革與行業發展”、“從“走出去”到“走進去”—一帶一路愿景和打造國際化企業”為主題設置了兩場分論壇,來自行業各專業領域近40家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共同分析形勢、交流企業供給側改革、海外發展之路。
遼寧三三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春雷、中交天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光輝、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院長卓興建、中鐵隧道局設備中心主任蒙先君、蚌埠行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愛民、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掘進分公司副總經理趙明和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賀勇軍等七位嘉賓圍繞“從“走出去”到“走進去”—一帶一路愿景和打造國際化企業”的論壇主題就行業關注的熱點和企業自身發展及海外開拓情況展開深度對話和現場交流。
主持人宋振華:中交天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很早開始制造盾構機,這幾年發展特別快,下面有請總經理高光輝談談。
中交天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光輝在第一場對話中發言
中交天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光輝:關于海外營銷,我們是一個新兵,去年海外規模占全部規模的23%,這個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小。先說“走出去”,我個人理解實際上就是從跨國經營到經營跨國公司,從產品輸出到產業輸出這樣一個過程。“走出去”就是大山里面的孩子走出去,就是你看到的邁出去那個背景。“走進去”實際上就是代表了一種面對面的融合。我覺得這個話題非常契合本次年會“機遇,理性,價值,發展”的主題。在掘進機行業,“走出去”這個話題尤其契合這個主題思想。從機遇上面來講,掘進機行業走出去正好符合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思路。“一帶一路”把中國經濟模式向世界傳播。另外,經過幾年的發展,隧道掘進機行業本身技術成熟度正好是這個時候。如果是趕在2009年,2010年那個時候走出去,可能從某一些方面還是存在一些障礙。但是,現在掘進機技術、服務、理念都是達到了“走出去”的程度。就像中國的高鐵、核電,實際上我們隧道掘進機也是一樣,甚至走的路都是一樣的,引進來,在自己的國內成熟醞釀發展,然后再導出去,這個道路也是一樣的。
另外,從市場角度講,尤其是從去年開始,國內隧道掘進機體量忽然之間爆發式增長,這個可能大家都看到了,中交天和從2010年開始建廠,今年定單已到100臺。大家想象不到定單量忽然就上來了,所以,“走出去”也是迫在眉睫,因為國內掘進機產銷量大幅度的增長,將來國內隧道掘進機飽和有可能提前到來。現在如果不走出去,可能就比較晚了。
從理性角度講,應該看到差距,中國的隧道掘進機差距在哪里?我們與海外著名品牌在技術成熟度、創新手段和方法還是有差距的。要繼續努力,要理性認識自己。實際上我們從外加工,國外技術引進到消化及自主知識產權的創立來追求技術領先、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真正創新能力,這一塊兒自身做的還是不夠。“走出去”要避免惡性競爭,甚至是釜底抽薪,各自為戰,我們掘進機聯盟應該是抱團出海,前幾位公司代表都是在講抱團出海的問題。我看了一下,現在有一個產業聯盟,我覺得應該增加協會對產業聯盟的引導力度。
如若不然,估計海外的盾構機價格大戰馬上就要開始了,因為企業現在都意識到要“走出去”。所以,應該加強引導、溝通和抱團,包括跟國內一個產業相互拉動。關于“走出去”我有幾點體會,首先是產業內聯盟的加強,另外,制造行業跟施工行業要抱團出去,這一點很重要,鐵工、鐵建都有自己的施工隊伍,實際上不只跟自己的集團,也包括其他海外施工集團都要加強融合,施工和機械的互動對于走出去的步伐要加快。從機械制造角度講,就是跟項目的設計方的融合和溝通,針對特殊環境和特定工況進行設計。尤其一開始把我們中國企業營銷方面的靈活性體現出來,現在海外一些制造商比較死板,而中國企業就好一些,比如說出租、融資租賃、售后回購和再制造,這個方面比較的靈活。
總的來講,要認清自己,還要有夢想。所以,就用昨天主旨演講人話說,仰望星空,要腳踏實地,我們路還有很長。
主持人宋振華:謝謝高光輝總經理,中交天和剛開始的時候,包括在做企業生產評審的時候就發現跟鐵建、鐵工兩家企業走的方向不太一樣,他們當時還是依靠國外扶持在做這方面的工作,鐵建和鐵工有幾百人的專門研究團隊進行研發。中交天和最初只有十幾個人的研發團隊,與大企業有差距,目前正在大量招收人才,從去年開始發展的特別快,所以,定單量上來了,生產也上來了。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